生活人文

從發自內心的感謝開始,為心靈注入暖流

2019-01-16 | 心閱網編輯室
複製連結

颯颯北風吹起,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人們踩著急促的腳步匆匆向前走去,每張路過街頭的臉龐,都帶著漠然灰冷。等候公車的人們總是低頭滑著手機,沒有人看見身旁有視障者正苦惱著要搭的公車是否來臨;推著嬰兒車的媽媽在準備上捷運時不小心掉了東西,卻沒有人伸手為她撿起;下雨天騎士騎車時不小心摔倒,路過的人看到了沒有人願意上前關心……人們一昧地埋首前行,腦子裡想的總是自己的事,似乎再無法撥出關心他人的餘力。在這個充滿各種麻痺感官知覺的時代,我們時常忘卻留心關懷週遭,而善良在這個時代似乎是一個根本沒有人在意、多餘的舉動。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一部發人深省的短片,影片透過一位小女孩的視角,觀察一位熱心助人的“機器人”。從小女孩掉落鑰匙機器人為她撿起開始,小女孩的視線就一直追隨著這個機器人。上了電車,機器人將座位讓座給一位抱著小孩的媽媽,這位媽媽坐下來了,但卻沒有一句道謝;下了車,在路上碰到問路的路人,機器人依舊熱心地為路人指引方向,但是人們聽完指引,也是只顧著走自己的路,仍舊沒有感謝。影片最後,小女孩在準備過馬路時不小心將鑰匙遺落在馬路上,機器人再一次好心為她撿起了鑰匙。這一次,小女孩總算第一次說出了她的感謝,但是,這位機器人卻沒能說完「不用客氣」便遭遇了事故。經歷了如此大的衝擊,最後小女孩總算體悟到,這位機器人並不是機器人,而是真正有溫度的“人”,而周遭冷漠看待一切的,才是真正的機器人。


當我的心對別人所做的一切感到麻木的時候,是自己的心變冷酷了吧?心變冷了,自己會幸福嗎?絕對不會。心裡裝著滿滿的感恩的人,是最幸福的。
                                                                                                                             —《希望新生》


你有多久沒有發自內心的感謝?

我們總是習慣於身邊的一切,容易將別人對我們的好視為理所當然,但是這樣的冷漠,反而使我們忽視了真正重要的東西——維繫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溫情』。一個願意善待他人的人是因為他堅信知足與感恩的心能夠讓社會充滿更多的溫暖。就算這個世界是如此冷漠,但從自己開始做起,漸漸去影響周遭的人,就是我們能做到最大的改變了。

 

所以我們可以開始透過練習感恩,試著讓自己發現更多別人對我們的好,並透過一次次表達出口的感謝,讓自己越來越快樂、越來越知足。而相信每一位收到這份感激之禮的人,心中一定也同時注入了一股暖流。

 

要如何開始培養感恩的習慣?或許你可以跟隨以下的步驟開始練習:

1. 讓記憶追溯到上週、上個月或是去年(時間可以自行設定)
2. 寫下你回想得起來印象深刻的事件,以及這件事讓你感到快樂的原因。事件可以盡可能地寫,越多越好。
3. 能夠完成這件事,多虧了哪些人的幫助?將他們的名字寫下來。
4. 閉上雙眼、靜下心來,在內心想像著這些感謝的人,由衷地把想對他們說的話,在心中傳遞給他們。更實際一點的,也可以直接向當事人表達感謝。若是不習慣,也可以嘗試透過通訊軟體表達心中的感激。

 

當開始嘗試了一次,漸漸地累積到無數次,將感謝培養成持續的習慣,它就會成為你的一部分。而當一個人能將感恩放在心上,他就會是一個知足常樂的人,幸福當然就在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