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專欄

【順節氣•喝茶•趣】白露與秋分──當令茶食共此時

2023-09-06 | 方圓
複製連結

古人喝茶並非現今常見的散茶,明代以前,都是以團、餅為主流。從唐朝開始,就有煮飲團茶的習俗;到了宋朝,又有以福建建甌一帶的北苑龍鳳團茶作為朝廷貢茶……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時序進入國曆九月,這個月有兩個節氣,分別是「白露」和「秋分」。立秋後,天氣並不會立馬轉涼,此時白天氣溫相對較高,但太陽下山後,氣溫下降的速度更快,形成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期間夜裡水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依附在樹葉、小草或花瓣上,晶瑩剔透,正是節氣「白露」的現象。

 

曆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白露,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解釋了節氣命名的緣由。曆書描述的是節氣成因,文學描述的則更近於節氣美感,《詩經•蒹葭》有言:「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翠綠的蘆草、潔淨的露水、初凝的霜花,布置出深秋的唯美浪漫。杜甫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則是藉著月盤高掛之際,表達對遠方家人與故鄉的幽深思念。一樣露水,兩樣情懷。

 

圖片來源/pixabay

 

白露過後,就是「秋分」了。在二十四節氣中,有「二分二至」的說法,分別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個節氣,標誌春、夏、秋、冬四季的中間點,也意味著天地之間陰陽消長的均分和轉折。

 

「分」是平分之意,秋分時期的晝夜、寒暑、陰陽都處於平分的狀態,清朝女詞人顧太清〈金風玉露相逢曲•丙寅中秋,是日秋分〉道:「天光如水,月光如鏡,一片清輝皎潔。吹來何處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一方面明說秋分正當節氣消長的均分點,一方面暗指天光與月光不相上下,共築秋色。平分秋色簡簡單單四個字卻蘊藏雙重深意,實在巧妙。秋分過後,白晝漸漸變短,黑夜漸漸變長,天氣真要轉涼了。

 

月圓還缺缺還圓,此月一缺圓何年

立秋後一個月左右,開始秋茶第二次的採摘,稱為「第二次秋茶」或「晚秋茶」。

 

相較於第一次採摘的初秋茶,晚秋茶味道會更濃重一些。秋天降雨量少,氣候比較乾燥,空氣和土地中的水分也減少,加上秋季適逢許多植物開花結果,花香和果香也會進入其中,使茶葉能保持最大程度的香氣。

 

第二次秋茶因為採摘期正逢白露氣節,也常被稱為「白露茶」。俗諺說:「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說明白露茶不似春茶味苦,也不像夏茶乾澀,而有獨特的香醇口感。頗受大家重視的中秋節,正好落在白露和秋分兩個節氣之間。或許是沾了月亮的光,詩人詠月兼詠茶的作品特別豐富,為什麼呢?可能和茶品的外型與名稱有關。

 

古人喝茶並非現今常見的散茶,明代以前,都是以團、餅為主流。從唐朝開始,就有煮飲團茶的習俗;到了宋朝,又有以福建建甌一帶的北苑龍鳳團茶作為朝廷貢茶。團茶也稱「月團」,外觀圓滿飽實,近似滿月,宋人王禹偁〈龍鳳茶〉詩云:「香於九畹芳蘭氣,圓如三秋皓月輪」,指的就是團茶的香氣與外觀。取名團茶,還有期許團圓的意思。中秋之夜,滿月與團茶,真是天造之合。

 

圖片來源/Unsplash

 

歷史上善於吟詠中秋月亮的,蘇軾當為第一人選。在東坡眾多中秋詩裡,巧妙結合月與茶的,當推〈月兔茶〉:「環非環,玦非玦,中有迷離玉兔兒。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圓還缺缺還圓,此月一缺圓何年。君不見鬥茶公子不忍鬥小團,上有雙銜綬帶雙飛鸞。」

 

月兔茶產於四川,是宋代知名的團茶,又稱小龍團。詩中環和玦都是玉器,「環非環」、「玦非玦」說的是月兔團茶形似環而不是環、形似玦又不是玦。茶團包裝上好似有玉兔隱約其間,團茶也像極少女衣裙上如月形的飾品。接著兩句,可說是全詩精華:「月圓還缺缺還圓,此月一缺圓何年?」前一句說的是天上明月,月亮有陰晴圓缺,缺了還會再圓,周而復始;後一句說的是似月的團茶,團茶不像月亮,若剝食一塊,就難以再圓了。

 

詩人問,圓何年?自是心疼團茶缺角便不再圓。這份希望保持團茶完整而不忍心煮食的心情,在「鬥茶公子不忍鬥小團,上有雙銜綬帶雙飛鸞」中表露無遺。然而,詩人真正不捨不忍的,表面上看來是茶餅,實則是象徵恩愛夫妻、嘴銜綬帶的一雙鸞鳳鳥啊!

 

餅、糕、酥、糖,各有千秋

中秋過節,有了月輪、團茶,當然還要吃月餅。不僅中秋吃餅,任何時候喝茶,都可以搭配一些茶食。茶食發展歷史源遠流長,簡單說來,大致可分為:

 

瓜果(如:瓜子、蜜餞、橄欖)

糕餅(如:雪片糕、綠豆糕、核桃酥)

糖果(如:花生糖、芝麻糖、貢糖)

點心(如:包子、滷味、肉乾)

 

圖片來源/Unsplash

 

古人茶食有許多變化,《紅樓夢》裡的茶食堪稱經典代表,例如棗泥山藥糕、桂花糖蒸栗粉糕、糖蒸酥酪、雞油捲兒、螃蟹餡小餃兒、潔粉梅片雪花洋糖等,別說是品嘗了,茶食名稱看著都令人垂涎三尺。不過一般小老百姓的茶食可能簡單些,坊間有依照節令製作「春餅、夏糕、秋酥、冬糖」的傳統,例如春天吃酒釀餅溫養、夏天吃綠豆糕涼補。有次去茶行喝茶,老闆直接傳授選擇茶食「甜配綠(茶)、酸配紅(茶)、瓜子配烏龍(茶)」的口訣,大抵是用食材的味道,襯托茶湯的香氣或口感,不妨一試。

 

選擇茶食,建議味道不宜太重、成分不宜太油、氣味不宜太香,以免奪了茶味。若能佐以當令食材,還可以達到養生的效果。現在節氣尚處涼燥時期,可吃一些溫潤清肺的食物,如芝麻、蜂蜜、核桃、山楂、百合、銀耳等。八月開始,桂花飄香,麻豆的文旦、新埔的紅柿和當令食材如山藥、蓮藕陸續上市,這些時令蔬果營養價值高,對降低秋燥、滋陰潤養很有幫助,茶食如棗泥山藥糕、桂花糕、核桃酥都不錯。若要經濟實惠的茶食,嚐嚐看原味蘇打餅乾吧,不油不膩,不甜不鹹,作為佐茶的配角,也很出色!

 

延伸閱讀:【順節氣•喝茶•趣】立秋—初秋茶飲之食欲の秋

 

 

一張含有 人的臉孔, 嘴唇, 直向, 微笑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專欄作者 方圓

擔任中文老師數十年,持續熱愛教與學。希望透過文本賞析,進入文學殿堂,體驗文化,品味生命。期待自己做一個正向樂觀的射手座,獨自,或同行,朝著目標,抑是終點,前進,前進……

 

一張含有 人的臉孔, 微笑, 人員, 嘴唇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專欄插畫繪者 劉彤渲

一直一直在染渲森森裡畫圖,喜歡狗狗、喜歡烹飪、喜歡花草。在捻花惹狗以外,獨立承接視覺、插畫、繪本與商品包裝設計。喜歡不定期推出限定商品,出版過幾本圖文書籍與繪本,也在大專院校擔任插畫、設計課程講師。閒暇之餘,又繼續捻花惹狗。

 

如果想認識染渲森森:

FB:tonton38 / IG:janhsuans,這裡找得到我。

如果喜歡我的插畫與設計:

E:tonton16.tw@gmail.com,請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