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粒種子落土、萌芽,長出枝葉、開了花、結了果實;種子隨著風、隨著水流、隨著鳥獸遠播;再一次落土、成長,再一次遠播。這是植物的生命任務——生長和繁衍。但有一種植物,它們的生命除了生長和繁衍外,更是為了護衛另一個生命,這種「佛系植物」有一個務實的名稱叫做「綠肥」。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 龔自珍),綠肥植物從萌芽生長,再軋入土中化為沃土滋養著另一個生命,不只是落下花瓣而已,更是以全副身軀全然地奉獻。

「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魯冰花的學名是「羽扇豆」,魯冰是「lupin」的譯音,另有個「路邊花」的諧音,「天上的星星眨呀眨,媽媽的心啊魯冰花」,這個茶園邊隨處可見的黃色小花,為什麼可說是媽媽的心呢?
魯冰花是茶農在冬茶收成、春茶尚未生長之際,大量在茶樹間隙中播撒的植栽。它短暫美麗的生命,就是為了長成之後,軋入土裡漚成養分,滋長茶樹的新葉,孕育出下一季的好茶,世界上還有哪種情懷可以比擬這無私無我的全心守護呢?

「油菜花開滿地金,鵓鳩聲裡又春深」(明 王守仁《和董蘿石菜花韻》)「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宋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寶島中南部二期稻作收成後,農人總在田裡撒下一把把油菜花的種子,一畦畦金黃色的油菜花,不僅守護土壤、涵養水份,更不經意地成了冬日農村新地景。直到春雷響起,這遍地金黃就當軋入土中熬成沃土,長養著下一期豐實的稻作。
「查某囡仔是油麻菜籽命,落到那裡就長到那裡。」(廖輝英《油麻菜籽》),女孩子家就像這隨風遠播的油菜籽,落到哪裡就在哪裡落地生根,拉拔大一個個孩子、撐持起一個個的家。這堅韌無比的生命雖源自於被輕賤、被忽視的宿命,卻勇敢地活出生命的姿彩。「台灣查某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平凡卻偉大的一生,不正就是這一畦畦金黃的油菜花最真實的寫照嗎?

魯冰花和油菜花都是寶島常見的綠肥植物,本來只是兩期作物中墊檔的植株,卻因其數大之美成為旅人追賞的焦點。魯冰花為豆科植物,軋入土中能固著土中的氮素,是茶樹最速配的綠肥。而油菜花則是稻田的最愛,雖然有大波斯菊、紫雲英等可以替代,但可食、可賞又可做肥料的油菜花,當然是勤儉持家的農民首選,成為稻田間作的最佳拍檔。
春分時節,木柵貓空、桃園龍潭大溪、南投鹿谷的茶園魯冰花盛開,寶島中南東部油菜花田處處可見。料峭春風裡,走向一畦畦金黃花海,彷彿置身媽媽溫暖的懷抱,享受如冬日暖陽般的全心護衛,「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無私無我的魯冰花、油菜花正如慈母般守護著茶園稻田,一杯杯甘潤好茶,一碗碗飽滿米飯都是它們用生命澆灌出的愛的滋味啊!
專欄作者 安泊
教職退休的後中年女子。
喜閱讀、嗜電影,悠遊文字影像之間,樂此不疲。
走步道、愛旅行,用雙腳走山林,親近鳥獸草木、山川風物,自覺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