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專欄

【中醫保健】五行特質之水行篇:水行人保持活力的「補腎」指南

2022-02-15 | 郭哲彰
複製連結

中醫理論中,諸多事物都可以用「五行」來加以分門別類,如人體的肝心脾肺腎、顏色的青赤黃白黑等等。而以人來說,也可以用五行分為木、火、土、金及水五種,擁有不同的性格與保健方向。

 

先前,我們已經跟著郭哲彰中醫師了解「木行人」、「火行人」及「土行人」,這次,讓我們一探「水行人」的究竟。

 


水行人的典型特質及兩種類型

 

以相貌來說,水行人通常擁有瓜子臉且皮膚豐潤,耳朵大且耳垂厚;在性格上,則常呈現出如水一般的優雅與好脾氣。若要找個大家熟悉的對象,因為總是笑臉迎人而被暱稱為「志玲姊姊」的名模林志玲,也許就是非常符合這樣的形象。

 

以生理特質而言,水對應到的是人體先天之本「腎」,也因此水行人通常天賦異稟,不只頭腦聰明,反應也很靈巧。甚至在黃帝內經中,還有著「腎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的說法,這句話就指出了水行人不只動作有力、手藝也細緻精湛。

 

 

不過,水有各種型態,像是滾滾洪流或一攤死水,人也是一樣;其中差異在於「腎氣」旺盛或虛弱

 

腎氣旺盛者就好比滾滾洪流,不只做事聰敏,也經常能勤奮不懈。相對地,腎氣虛弱者雖然才智也不輸人,但卻常展現出對事情冷漠、做事虎頭蛇尾、懶散、猶豫不決等特質。

 

這兩種相反的狀態,不僅對於人的身體狀況有影響,長遠來看也可能影響工作或其他方面的發展。所以接下來,我們不妨就好好探究一下作為「水行人」,到底該如何提振腎氣或將其保持在旺盛的狀態,讓自己保持身、心都好的狀態吧!

 


水行人必知!常見健康風險與養腎 4 建議

 

人體的腎掌管泌尿與生殖系統,因此當腎氣或腎精不足,很容易會產生泌尿與生殖系統的疾病,像是腎臟發炎、頻尿、遺尿、男性攝護腺問題、或者女性卵巢早衰等。此外,腎也同時主「骨」與主「耳」,所以當腎氣不足,也容易有腰膝痠軟、骨質疏鬆、耳鳴與聽力退化的麻煩。

 

中醫裡還有句話叫「上耗心神,下吸腎精」,這句話指的是經常煩心或工作操煩的人,腎精也經常呈現低下狀態。延續前面對水行人的描述,腎精低下也會造成健康問題,不得不慎。甚至,現代人經常有不孕困擾,可能也與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有關。

 

示意圖,非當事人。

 

了解腎氣虛弱的問題後,很多人可能會接著好奇:「那我們能怎麼讓自己保持在好的狀態呢?」

 

核心當然就是「補腎氣」。郭醫師對此提供四個建議,包含:

 

1. 成人應盡量於晚上11點前入睡

 

晚間是人體滋陰補腎的時間,另外,腎上腺在晚間也會分泌比較多的激素,早點入睡會對身體更好。晚上11點後人體經絡會開始走膽經、協助人體排毒,也因此就睡眠時間而言,建議成人盡量在11點前入睡,讓身體順應生理時鐘、獲得應有的滋養和休息。

 

而成長中的孩子則建議可於晚上9點半前入睡,讓身體在10點過後充分分泌與生長有關的激素。

 

2. 實踐「補腎功」

 

補腎功的做法,是面向牆壁,將鼻尖、膝蓋與腳尖貼緊牆壁,並且試著往下蹲,類似很多健身者練習深蹲的姿勢。你可以用傳統觀點中「至陽之數:九」的倍數來做,例如一天做18下、27下等,至多81下,激發腎的陽氣。

 

這個動作在生理上,能協助鍛鍊核心肌群,刺激位於後背部的腎;另外,也能鍛鍊到我們的腰背、膝蓋,避免腎氣低落造成的腰背及膝骨痠軟問題。

 

 

3. 以熱鹽水泡腳

 

以熱水泡腳可以將人體的血液循環由大腦與心臟往下引導,滋養腎與下半身,對於養腎有很好的功效。另外,中醫裡也有「鹹入腎」的說法,所以在水中加點鹽,也會更進一步促進泡腳的養腎功效。

 

4. 多攝取「補腎食物」

 

所謂「補腎食物」,簡單來說包含黑色食物、水裡的食物、海裡的食物以及土裡的食物。

 

在顏色上,腎對應到黑色,也因此中醫觀點認為多吃黑色食物有助於養腎。比方說,黑豆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而水裡、海裡與土裡的食物,具體則包含蓮子、芡實、海菜、山藥等等。

 

若你屬於水行人且特別為腎氣低落者,建議你可以依循上述四點建議,為自己的身體灌注能力。

 

 


將「助人」納入考量,人生更不一樣

 

水行人天賦異稟,但許多人可能因為腎氣不足,做起事來變得懶散或無法堅持。除了從生理上改變起,郭醫師也建議各位可時時將「助人」這個概念放在心上,這會幫助我們在做事上更有動力、甚至還能開創新方向。

 

比方說,如果你原本是個醫生,成天只想著怎麼替人看病和賺錢,但如果你可以換個方向、想想自己能如何替他人帶來貢獻,也許你會試著開發遠端醫療技術、打造好用的醫療輔具等,這麼一來,人生不就又有更多方向了嗎?而且在這過程中,你也能夠將眼光從「自己」移到「大眾」身上,讓自己成為更具奉獻能力的人。

 

不僅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同時讓你所處的世界更加溫暖與明亮!即刻就嘗試看看吧!

 

 

 

採訪撰文/Min


 

醫師 — 郭哲彰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醫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中醫碩士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
前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主任(民國92至民國105年)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助理教授
新世紀中醫診所院長
中華傳統養生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
高雄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監事
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顧問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
台灣中醫兒童暨青少年醫學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