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很容易從早到晚都在電腦前打字、使用滑鼠,讓手指反覆彎曲,若沒有適當的休息伸展,手指可能就會「過勞」而出現沒有辦法順利伸直的「扳機指」,嚴重時可能會產生劇烈疼痛,建議儘早就醫,或是透過一些拉伸動作緩解……
50歲的張先生從事木工已有20多年,近半年來發現右手無名指早晨起床時會卡住,無法順利伸直,必須用另一隻手輔助才能伸開,並且有「喀」一聲。他原以為是勞累過度,休息後會改善,卻發現情況越來越嚴重,有時甚至一整天都覺得手指緊繃、疼痛,故來診所求助。
42歲的陳小姐則是一名家庭主婦,同時兼職手工藝品製作與網路銷售。由於長時間使用剪刀、縫紉以及包裝商品,她的右手中指在幾個月前開始出現早晨僵硬的情況,彎曲後無法順利伸直,必須用另一隻手扳開,並伴隨輕微的疼痛感。
以上兩個案例診斷都為「扳機指」,建議接受針灸搭配小針刀治療,回家自主進行一些伸展和調養方式,兩週後症狀均明顯改善。

扳機指的症狀及成因
扳機指(Trigger Finger)又稱「狹窄性屈指肌腱滑膜炎」,是一種手指屈伸困難的疾病,患者通常會感覺手指卡住,無法順利伸直,需得依靠另隻手的幫助才能展開,且在伸直瞬間可能會有「彈回」的現象,類似扣動扳機,因此得名。此病好發於拇指、中指及無名指,且較易發生在女性、糖尿病患者及長期手部勞動者身上。
扳機指的主要病因在於手指屈肌肌腱及腱鞘之間的摩擦與發炎。當肌腱長期受到壓力、摩擦或過度使用時,會導致腱鞘發炎、增厚,形成狹窄性腱鞘炎。當肌腱腫脹時,會卡在腱鞘內,導致手指無法順利伸直或彎曲,嚴重時可能會產生劇烈疼痛,甚至完全無法動作。扳機指的加重因子如下:
- 長期手部勞動:如打電腦、手工藝工作、彈奏樂器、打掃清潔等反覆手部動作。
- 慢性疾病: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患者因新陳代謝異常,容易誘發此病。
- 荷爾蒙變化:女性在更年期或懷孕期間發病率較高。
- 年齡增長:50歲以上族群或因組織退化,較易罹患此病。
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醫認為扳機指的發生與「氣滯血瘀、筋脈失養」有關,主要病理包括:
- 勞損傷筋:長期過度使用手指,導致氣血運行受阻,筋絡失去滋養,進而引發疼痛與活動障礙。
- 風寒濕邪侵襲:天氣寒冷、潮濕環境容易導致經絡閉阻,血液循環不暢,肌腱失去潤滑功能。
- 氣血虛弱:年老體虛、產後血虛者,氣血無法滋養筋脈,導致手指活動困難。
扳機指的治療與預防
在治療方面,西醫常見的治療方式有止痛藥、物理治療、注射類固醇、或手術治療。而以中醫來說,常用的方式為針灸、小針刀、推拿、拔罐與服藥,以針灸搭配小針刀,放鬆沾黏緊繃的組織,能夠舒筋活絡、消腫止痛。另外,也可以在痛點或前臂腹側進行拔罐,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或是依醫師指示,內服中藥如活血化瘀的桂枝茯苓丸、疏經活血湯等等,或是補氣養血的四物湯、十全大補湯等等,調整氣血,改善血液循環。

在日常生活調養上,建立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預防和改善扳機指的症狀:
- 避免過度使用手指:減少長時間握拳或反覆屈伸動作,避免加重炎症。
- 手部暖敷:可用溫熱毛巾熱敷或是直接浸泡熱水,每次15-20分鐘,有助於舒緩肌腱緊繃的張力。
- 適當按摩與拉伸:每日輕柔按摩手掌及指部肌肉,並將手指往手掌背側方向伸展,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與肌腱柔軟度。
- 改善工作習慣:坐姿端正,維持工作時的肩頸放鬆很重要,使用人體工學輔助設備,如鍵盤墊、護腕墊,減少肌腱負擔。
這邊介紹幾個可以預防及改善扳機指的運動方式:
- 手臂屈肌伸展運動:可以將患側手臂伸直,用健側手握住患側的手指,將五隻手指向手掌背側下壓,讓手臂腹側屈肌成緊繃狀態,維持5~10秒,然後再慢慢彎曲手指至手掌心內,重複進行5~10次。

2. 手指伸展運動:將手指盡量張開,保持5秒後再輕輕握拳,重複10次。

3. 握力訓練:使用軟握力球,輕輕擠壓5秒後放鬆,每天3組,每組10次。

扳機指雖然是一種常見的手部疾病,但透過適當的休息、調養和運動,大多數患者可以緩解症狀,避免進一步惡化。養成良好的手部保養習慣,適當伸展與鍛煉,可有效預防此疾病的發生。如症狀持續惡化,建議儘早就醫,尋求專業治療。
專欄作者 周子為
長庚大學中西醫雙主修
高雄醫學大學高齡長照碩士
前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
新世紀中醫診所副院長
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單位負責人
中醫負責醫師訓練計畫針傷科指導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