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專欄

【中醫保健】春天你養肝了嗎?中醫5招養肝全攻略

2020-04-22 | 郭哲彰
複製連結

最近你會不會有種現象,明明睡眠充足,上班或讀書到一半時容易昏昏欲睡?其實是春分來了!春天後母面,陰晴不定、溫差大、溼氣重,容易產生春睏狀況。透過中醫的調養,得以在春天事半功倍,發揮最好的潛能。高雄新世紀中醫診所院長郭哲彰醫師指出我們日常傷肝的壞習慣,並從造血調氣兩個角度,完整解析養肝的概念與方法!

 


為什麼春天適合養肝?

 

就五行而言,春天屬於木,木代表升、發,意指萬物欣欣向榮,對應五臟六腑則是肝。肝主一身之氣機,春天的時候,肝氣很容易往上升,因此春天適度保養肝臟相當重要。

 

從中醫角度應如何養肝?肝是將軍之官,具有「藏血」與「疏泄」功能,保養應從血、氣兩層次入手。明代薛立齋在《薛氏醫案》卷二十六說:「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統攝於脾。」所以養肝最好從脾胃開始。如果脾胃調養得宜,能化解體內的濕氣,濕氣則不易阻滯肝氣運行,肝氣得以疏泄。另外,脾胃強健則營養吸收功能轉佳,強化了肝臟藏血的功能。

 


五個傷肝的日常習慣,你中了幾個?

 

就西醫角度,肝與自律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相關。當春天來臨時,如果血壓偏高、腸胃不適,或睡眠品質不佳、早上起床嘴巴很苦,則表示自律神經系統不穩定。如果我們的肝氣運行不暢,則自律神經系統容易不穩定。中醫常說「肝主一身的氣機」,往往指的是自律神經系統,因此肝氣運行順暢與否,是身體自律神經健康的衡量指標之一。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與情緒有密切關係,「肝心脾肺腎」對應「怒喜思悲恐」,其中怒會傷肝,如果情緒不穩定,尤其時常發怒,「肝木克脾土」,肝氣容易因過旺而影響腸胃系統,例如胃酸過多,甚至導致胃發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臨床上也發現,罹患B肝、C肝或肝硬化的病人通常個性容易不穩定,甚至暴怒。因此肝若調養得宜,情緒也會較穩定。

 

「肝開竅於目、其華在爪」,當眼睛乾澀模糊或指甲脆裂無光澤,都代表肝血不足,是身體造血不足的警訊,必須趕快養肝血。

 

換言之,如果我們發現情緒起伏比較大,容易發怒、暴躁、緊張,有一點神經質,或者眼睛模糊乾澀,容易嘴巴苦苦的,再觀察平日作息若超過晚上十一點睡,甚至熬夜趕工讀書;或者經常食用過酸、高糖的食物,過量飲酒、抽菸的話,其實已經默默傷害肝臟而不自知

 


春天護肝五秘訣,簡單好上手

 

 

1. 保持正念,多做運動心情好

 

春天保養肝臟的方法,應該多保持正向思維,妥善穩定自己的情緒。《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也就是說,春天除了晚睡早起不賴床之外,也應做簡單的運動。透過運動散步,不僅能排汗,亦能穩定身體的氣機與情緒。

 

運動方面推薦兩脇式拍打膽經。肝位於兩肋之處,如果肝氣不舒暢,兩邊肋骨會比較緊、悶脹,因此兩脇式有助於疏肝理氣。而拍打膽經能造血,貧血者可多拍打。如果肝血不足夠,睡眠容易不安穩,建議每天左右膽經各拍打五遍,會睡得比較安穩

 

 

2. 多吃甘味綠色食材,少吃酸味

 

唐朝名醫孫思邈曾於《備急千金要方》記載:「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第一不能吃太酸的食物,否則容易收斂肝氣。建議多吃芳香食材,化解因天氣變化大而造成的風寒與濕氣,如:荳蔻、茴香、生薑,如此較不易得到春溫病——不小心感冒而稱之,易高燒不退。

 

第二可多吃增加甘味的食材,如:熟地、枸杞,不僅補肝血,亦可明目。《黃帝內經》提到:「肝受血而能視」如果肝臟能多造血的話,眼睛會特別明亮,尤其現代人喜歡看電腦和手機,眼睛易於退化,這時候應該多養肝血,推薦長期用眼工作者多喝明目養肝茶

 

 

中醫認為綠色屬木,有助於養肝,因此肝氣過旺建議多吃綠色食材,如:花椰菜、蘆筍、菠菜、茼蒿。特別推薦海洋生產者——綠藻、藍綠藻,除了能協助肝臟排毒,也富含鐵質,具有養血效果,相當適合於春天食用。

 

3. 每天四次呼吸調息,穩定情緒

 

呼吸調息可以調理肝臟氣機,也能調整自律神經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度,減低身心的壓力。如果我們將肝臟調養適當,情緒會比較穩定。應如何呼吸調息呢?鼻子吸兩秒鐘,嘴巴吐四秒鐘,吐的時間越長越好,一次做十分鐘,一天做四次。另外,春天宜多喝玫瑰佛手茶,玫瑰花可以疏通肝氣,穩定情緒與自律神經系統,佛手柑穩定腸胃氣機,健脾化濕。這是一道可以預防肝氣犯胃,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的茶飲。建議民眾能購買有機玫瑰花,食用上較為安全。

 

 

4. 多按內關穴、太衝穴,疏理肝氣

 

春季想調養肝臟,可多按摩內關穴與太衝穴,亦能保持好情緒。內關穴可以疏肝理氣,讓胸膈較不悶脹,也可以調理腸胃系統。另外,太衝穴可以降肝氣,舒緩因肝氣旺盛而導致的血壓上升、頭暈頭痛、排便不順。

 

 

5. 十一點前入睡,補肝養氣

 

「肝,體陰而用陽」。中醫認為睡眠能夠補陰養氣,如果能在晚上十一點、氣走到肝膽經之前入睡,能讓肝臟充分休息,滋養肝陰肝血可有效改善造血系統,讓肝臟發揮應有的功能,比如強化代謝能力、改善情緒障礙。相對而言,晚睡會傷害肝臟,影響身體的代謝能力,暴躁易怒,故應特別留意。

 

 

 

採訪撰文/李依霖


 

醫師 — 郭哲彰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醫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中醫碩士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
前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主任(民國92至民國105年)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助理教授
新世紀中醫診所院長
中華傳統養生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
高雄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監事
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顧問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
台灣中醫兒童暨青少年醫學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