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專欄

國學私房課|秋風白浪菅芒花

2019-11-28 | 安泊
複製連結

時序一路由白露、秋分走向冬至,河床沙地率先下起平地秋雪 ,山谷水湄也陸續白頭,這寒風裡搖頭晃腦,整齊劃一的白色大軍,是常被民眾統稱為「菅芒花」的芒草家族。

 

其中最常見的是同為禾本科卻分隸不同屬的「秋風三姊妹」:河床沙地鋪天蓋地,俗稱「濱芒」、「猴蔗」的甜根子草;水畔濕地,映照水天蒼茫的「蘆葦」,以及最被常被喚為「菅芒花」,寶島低海拔山谷,秋冬季節獨享的「白背芒」。

圖片來源:photoAC。

用「平分秋色」來形容這秋風三姊妹是最適合不過的,不僅是在山谷水湄、沙地河床各擅勝場,詩詞歌謠裡也多有著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篇)天地蒼茫,情思邈邈,伴隨伊人亭立水畔的是優雅柔韌的蘆葦。「楓葉紅遮店,芒花白滿坡」(唐、齊己)寫的是楓紅芒白相映的秋日風情。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無論是名士蘇軾瀟灑雨中行,或是無名比丘尼尋覓春蹤,天涯行腳都曾有芒草鞋相伴。「菅芒花墊腳山巔,把天空掃得高高的,然後把這掃得藍藍的天空,取個名字叫秋天」,黃春明的《菅芒花》,更喚起小時候拿著芒草掃把掃地的記憶。

 

菅芒花若開,冷死老烏龜。菅芒花若紅,冷死老大人。菅芒花若白,冷死老阿伯。菅芒花若謝,冷死老乞食。」白背芒的花序在深秋十一月陸續開花,初為深紅色,後漸漸轉白,終至凋謝,生命歷程也是寒冬步步進逼的寫照。菅芒花可用、可食,人們甚至以它的生命週期來標示季節的更迭及氣候的變化,說它是最庶民、最接地氣的植物,當之無愧。

圖片來源:photoAC。

每年九月,一過中秋,甜根子草就吹起秋風號角,蘭陽溪、頭前溪、濁水溪、八掌溪、曾文溪、荖蕽溪等,甚至不知名的小溪河床,「溪谷鐵橋濱芒花」是最吸睛的秋日即景。水邊蘆葦則是另一番風情,不似濱芒以磅礡數大取勝,蘆葦中空柔軟迎風招展,孤影疏枝映照水面,自有天地悠悠獨立蒼茫之美。最後白背芒壓軸登場,一叢叢、一片片如強風襲來捲起千堆雪,山谷一夕白頭,芒草大軍迎著冷冽寒風,左擺右搖,氣勢奪人,耀眼動心。

 

陽明山魚路古道、冷水坑、擎天崗,東北角草嶺古道,台102縣寂寞公路不厭亭等都是北部賞芒名所,近日有熱心山友,仿照日本賞楓、花見最前線,製作各地「賞芒情報」,呼朋引伴上山賞芒。民間旅行社、政府單位也順勢推出各種賞芒行程,秋冬與芒草有約,已然蔚為風潮。其實芒草家族是最親民的植株,信步遊走住家附近山坡小溪畔,或是駕車行經河床、溪谷,甚至任意放眼高速公路邊坡,自會有菅芒花一路相隨。

圖片來源:photoAC。

只要您留心駐足,水畔蘆葦、河床秋瀑、山谷白浪,這「秋風三姐妹」將以絕美風姿帶給您最豐富的秋冬饗宴。

 

 


專欄作者 安泊
教職退休的後中年女子。
喜閱讀、嗜電影,悠遊文字影像之間,樂此不疲。
走步道、愛旅行,用雙腳走山林,親近鳥獸草木、山川風物,自覺不老。